[精神上的緊繃]
記錄最近遇到一些人的身心狀態,他們並沒有做什麼粗活,肩頸也不算很僵硬,也沒有做什麼體力活,手上或腿上的肌肉也不見得多緊繃,甚至身體大致上摸起來是鬆弛的、柔軟的,可是不舒服感卻是由內而外的,緊繃在身體裡面卻在外面摸不著、按不到它。
在體感上會有一種拋拋(台語)的膨脹感,摸起來皮膚的表面張力較大,像是穿在身上由皮膚製成的衣服繃得緊緊的,而在身上的緊繃酸痛則會有較廣泛的面積,配合著不明確的位置,甚至會隔幾日就移動到附近區域,有可能與另一半搶個棉被或小孩玩耍拉扯了一會兒就會極度不舒服,感覺像是身體整個被扯歪了。
這般的緊是來自於精神的壓力,由大腦內部的神經束緊了整個神經系統,使得身體的中心(也可以理解成整條脊椎)異常的緊縮,而神經系統的緊縮有二個進程,一開始是系統繁忙,接下來是過忙加上過載。
系統繁忙,通常是因為工作職場資訊量較多、喜好學習新事物、擁有細緻觀察力或情感豐富,剛開始只是緊在身體的裡面,還不至於有太多的不舒服,只要能夠有足夠的出口、釋放或調節,關注在下班之後的抽離、在學習時保有歡喜心且不累積挫敗感、掌握可收可放的觀察力和情感,基本上多休息幾日就會感覺好多了,給自己放個長假也是個好選擇。
當系統繁忙會稍微有些坐立難安,稍微久坐就會想要變換姿勢、扭來扭去或蹺腳,如果順應著身體就會想要移動、伸展和深呼吸,其實就是身體在進行內部的調節,但忙碌的人們多半會先選擇完成手邊的事物,忽略身心的訊息,如果必須要先完成也儘可能在完成之後,回應一下身體,不然就會接著到下一個進程:系統過載。
系統過載來自於太少輸出、也不習慣釋放情緒和壓力,也鮮少感受到自己正在調節的狀態,在調節的狀態裡,有一些鮮明可辨的特徵,例如:想坐下且有後靠或躺下、自然地大口吐氣、感覺身體軟化下來、感受到放鬆、身體的質地變得沉重(有些人會感覺變得輕盈)等。
當系統過載的時候,幾乎無法再接受任何的「給予」,工作稍微調整,甚至還不到增量,只要有變化就會覺得難以消化,他人的言語和情緒開始聽不進去、收不下來,甚至是轉化不了;稍微在身體上施加壓力都會造成極度的不適,對觸碰總會感覺太多、太痛、太直接、太刺激,就算是以舒緩為主的按摩都可能不太舒服。
此時,有些人會下意識的選擇逃離,透過逃跑或離開來達成調節,例如:打電動、看小說(轉換到虛擬世界或另一個世界觀裡面);追劇、看電影(把注意力放在外面發生的事情);吃喝、飲酒(把身體弄昏沉然後睡著休息);購物、發脾氣(滿足空虛和宣洩壓力)。
這些是很自然的調節,為自己找到暫時緩解的方案其實無可厚非,然而一開始只需要花些小錢就可以了,但是當無法自控的時候,就會轉為成癮了,恐怕就不是花小錢可以解決,最糟的是賠上了健康、人際關係等。
來自於精神上的緊繃,並非身體調整可以緩解,它並不是受外力的傷害或姿勢不良而已,是來自於生活中的大小事和習慣,從外而內,要看環境和周遭的人事物所帶來的影響;由內而外,要看自己對於事件、環境和他人的觀點、感受和思想的認知和定義。
很多時候,事情並沒有複雜到難以解決,大多數的情況只要放下心中的事情,減少擔心和焦慮,然後多休息,給自己一些獨處的空間,讓自己有一段長長的假期,感受上就會好很多了。